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行业资讯 > 动力电池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争相布局上游材料业务

动力电池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争相布局上游材料业务

点击:3113 日期:2018-01-03 选择字号:
  2017年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年。新能源乘用车快速发展,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。当前阶段,能量密度更高、体积更小的三元锂电池成为主流,可以预期,市场对三元锂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。
      按照国家相关部委印发的《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》中:“到2020年,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/公斤,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/公斤”的发展规划,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普遍采用的NCM523化学体系,已经难以满足动力电池发展的需要。随着钴价上涨和新能源汽车对高比能量电池的需求,NCM811/NCA材料成为短期内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的必然选择。从目前国内电池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来看,低端产能同质化、高端产能不足成为当前阶段的发展标志。因此,2018年国内相关电池业企业研发任务繁重,产能转换压力较大。
      有道是,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。要生产高比能量动力电池,除了成熟的配套生产工艺外,包括NCM811/NCA正极材料、硅碳负极、电解液、特种隔膜在内的与电池相关材料的稳定供应同样至关重要。特别是正极材料,在动力电池成本中占比较大,对产业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。
      目前国内电池企业正在努力向NCM811/NCA体系转型,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,特别是NCA材料目前主要是对外供应。尽管国内动力电池企业NCM811/NCA体系动力电池的量产能力尚不成熟,预计在2019年才能形成较为强烈的市场需求,但相关的材料企业早已进行有关产品的相关布局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目前NCM523的价格约为21万元左右,而NCM811材料进口价格约为27万元左右,但NCM532含钴是12.2%,NCM811钴含量为6.1%,钴价对其的影响大幅减弱,NCM811的毛利率要大大超过NCM532,将成为材料企业称霸市场的利器。而除了材料企业外,动力电池企业也想方设法进行相关领域的布局。
      2017年12月29日,猛狮科技发布公告称,拟在宜城市增加投资建设年产5GWh锂电池生产项目,本期项目新增投资20亿元人民币,与一期投资相加合计投资50亿元,与一期生产规模相加产能合计为10GWh。同日,猛狮科技子公司福建猛狮拟在宜城投资建设NCA三元前驱体电池正极材料项目,预计投资总额为2亿元人民币。猛狮科技表示,此次投资建设NCA三元前驱体电池正极材料项目,意图在新能源行业进行技术和资源储备,拓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,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,向锂电池产业链上游延伸,有利于完善公司新能源产业布局,降低锂电池产品成本,提高锂电池市场竞争力。
      作为锂电“黑马”的桑顿新能源,除了积极进行动力电池业务的布局外,公司更是积极加强电池材料业务的布局把控。据了解,桑顿新能源当前已经具备正极材料3万吨的年生产能力,其中NCM 1.4万吨,NCA 0.6万吨,磷酸铁锂0.6万吨,锰酸锂0.4万吨。在电池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,桑顿新能源“越战越勇”,成为动力电池逆境突围样本,全产业协同发展功不可没。据了解,2018年桑顿新能源将继续加码正极材料,明年的总产能将达5.2万吨。桑顿新能源电芯系统部总经理娄忠良博士对电池中国网表示,2018年3-4月份,桑顿新能源NCA高镍材料将开始量产,产能约1.4万吨。
      除此之外,包括宁德时代、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在内的锂电业巨头,在2017年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加强电池材料的布局,加强对电池材料的相关把控。
      早在2015年,宁德时代就收购了广东邦普,积极在锂电材料循环利用上进行布局。除此之外,宁德时代还与国内金属回收代表企业格林美保持着密切的商业联系,稳固自己的正极材料供应链条。据了解,2016年格林美向邦普提供约1万吨前驱体,而在2017年,格林美为邦普提供的前驱体数量增至1.5万吨左右。目前格林美在前驱体产能方面:三元前驱体已建成产能3.5万吨左右产线,其中包括3万吨左右的NCM前驱体产线,0.5万吨左右的NCA前驱体产线。
      早前在2017年8月,比亚迪与合肥国轩高科等共同设立合资公司,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,比亚迪正式向三元材料方面布局。项目共分两期建设。其中一期项目设计生产提供NCM523三元材料前驱体4.8万吨和NCM622三元材料前驱体4万吨。据了解,该项目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两种型号的产品产量。而据电池中国网了解,国轩高科2017年已经顺利建成0.6万吨高容量磷酸铁锂产线和0.3万吨NCM622材料自动化产线。
      笔者认为,虽然动力电池企业在电池生产技术上略有差距,但难以形成不可逾越的技术鸿沟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场“拉锯战”,电池企业应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,无论是抢占上游资源,还是布局新型材料,都表明动力电池企业间的竞争正在升级。随着电池业的竞争逐步白热化,2018年电池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残酷。
文章详情面广告
此文关键词: 动力电池   企业   布局   上游材料   
Baidu
map